李白五古《独不见(白马谁家子)》读记
(小河西)
此诗作于天宝元年或二年(742-743),时李白为翰林供奉。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乐府古题要解》:“独不见,皆言思而不得见也。”【《独不见》(唐-沈佺期):“卢家小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下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
独不见(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桃今百余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注释】黄龙:古城名,又名龙城。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是唐朝的重要边防要塞。《杂诗》(唐-沈佺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天山:山名。【《元和郡县图志》卷40伊州伊吾县:“天山,一名白山,一名折罗漫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
蕙:蕙兰,初夏开花,呈黄绿色,香味浓郁,生长在山野中。《咏柰》(南梁-褚沄):“红紫夺夏藻,芬芳掩春蕙。”
莎鸡:虫名。俗称纺织娘。《七月》(诗经):“六月莎鸡振羽。”《捣衣》(南朝宋-谢惠连):“肃肃莎鸡羽,冽冽寒螀啼。”
寒梭:寒天的织布梭子。
霜闺:秋闺;孀闺。古代信息不畅,丈夫赴边后,女子并不知其死活。丈夫活着,就是秋闺;丈夫死了就是孀闺。霜,通“孀”。《诗品-总论》(梁-钟嵘):“塞客衣单,霜闺泪尽。”
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喻女子美丽的眉毛;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硕人》(诗经):“螓首蛾眉,巧笑倩兮。”《代悲白头翁》(唐-刘希夷):“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终然:《定之方中》(诗经):“卜云其吉,终然允臧。”孔传:“允,信;臧,善也。”《元嘉七年……》(南朝宋-刘义隆):“楚庄投袂起,终然报强仇。”
【诗意串述】此诗首四句为女子回忆出发之时。骑白马出发的是谁家少年?是在龙城戍边的战士。天山积雪三丈深啊,那时节怎么是远行之时?接着四句写景。春日蕙兰忽而变成秋草,莎鸡在弯曲的池塘中鸣啼。寒风催促织布梭发出响声(赶制冬衣),明月如霜照秋闺更显凄寒尤觉伤悲。(凄寒之景,悲伤之情。)“忆与”四句为女子回忆离别之久。还记得与夫婿离别那年,门前种的桃树与俺齐眉。如今桃树已过高百尺,花落之后只剩枯枝。末二句点题。终究还是见不到夫婿啊,徒然泪流满面,其中的感受只有自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代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