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那种小区门口的超市老板吗?
不是那种一脸精明、看见你就推销两包烟的传统形象。
而是个毕业证压箱底的安徽农大高材生,穿着旧T恤,肩膀宽得能晾半天衣服,天天扛着二十斤桶装水,六楼一趟都不带喘的。
旁边老板娘递酱油一只手,另一只手还在手机上用法语哄女儿写作业。
她的普通话混着点南方口音,法语一句顶俩,跟小区阿姨说话能把人逗乐了。
下雨那天电闪雷鸣,我站窗口看这俩人冲进楼道,老板裤腿湿得贴在小腿上,老板娘怀里护着药盒,像是在护命根一样。
三楼独居老人开门时,一脸不可置信。
楼下大姐一边扒拉雨伞一边感慨:“这两口子,学历顶天了,咋不去大公司,偏守着这破超市?”
有人在旁边笑:“你以为学历就该坐办公室呢?”
其实,三年前的小超市哪有今天这热闹?
货架上方便面都发霉了,酱油一层灰。
我妈看着新老板进门,和邻居押宝半年倒闭。
结果人家营业第一天就玩出新花样,玻璃门上贴着手写大字:打印复印1块钱,证件照立等可取。
柜台三部手机,淘菜菜、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后台全开,老板娘一边扫码一边还会提醒:“阿姨,排骨下午四点送到,记得来拿。”
说到送水,那更是门道。
别家都让顾客自己扛,他俩专门登记本本,谁家有老人、孩子,直接送上门,七楼没电梯都没一句怨言。
那画面我现在还记得,老板背着水桶,汗水顺着脖子流,老板娘拿着手机帮忙盯微信群消息,嘴角有点扬。
倒不是作秀,就是那种“自己人”的松弛感。
春节那阵,别家超市忙着进烟酒礼盒,他们拉来烟花爆竹许可证,特意备了儿童烟花,小货架上还贴着“安全燃放指南”。
有人觉得他们傻,浪费才华。
可大年三十到元宵,光卖烟花回了仨月房租。
老板娘法语视频和巴黎同学聊着天,边上给小区阿姨打包豆腐乳。
对面同学在法国做翻译,问她后悔不。
她笑得轻松:“你喝咖啡,我收阿姨夸我酱油新鲜,各有各的妙。”
你说他们就是会点外语、懂点互联网?
其实远不止。
打印机坏了,老板直接蹲地上拆机修,手上油墨都沾了。
订单多了,老板娘用Excel把小区需求表格整理得明明白白。
小区封控那阵,别家超市涨价,他们贴A4纸“原价销售,老人不会线上下单我们登记送货”。
老板敲门问需求,老板娘记下每家特殊情况,糖尿病、奶粉、降压药,一个不落。
连社区主任都说:“你们这台账做得比我们还细。”
体育圈那点事儿,想想林书豪,台大毕业,偏跑去NBA跟人肉搏,舆论一半说天才,一半说“可惜了脑子”。
乔丹去打棒球,外界一通哗然。
可人就是想折腾,谁规定学历只能换工位和工牌?
其实网友的放大镜,专挑别人家的芝麻看,自己家的西瓜往往看不见。
有人觉得高学历守超市浪费,有人羡慕烟火气。
真要你选,写字楼还是小超市?
有个家长跟我说:“老板教数学,老板娘教英语,孩子抢着来做作业。”
你问我怎么看?
我觉得比送去培训班靠谱多了。
前任本地老板有一天在门口抽烟,看着小店里人来人往,表情里带点不服气也有点服气。
其实他没想明白,超市生意不是卖货,是卖关系,是把自个儿融进小区烟火里。
高学历夫妻不是“屈才”,是把专业用到最接地气的地方。
这些年,疫情、经济起伏、大厂裁员,谁不是在泥潭里摸爬滚打?
有学历的,不一定都能混成精英。
有手艺的,也不见得都能躺着赚钱。
有人用学历当船,有人拿经验当桨。
路怎么走,没人能替你决定。
你说“体面”到底是谁说了算?
一楼老板娘法语哄娃睡觉,楼上老板扛着水喘气,街坊打趣:“你们这是小区的生活服务中心。”
我有时在柜台边看老板娘数零钱,顺便教孩子英语,心里还真有点羡慕。
不是羡慕她会法语,是羡慕她能在烟火气里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你身边有“高学历普通人”吗?
要是换你,会选写字楼还是守着小超市?
评论区见,咱们唠唠,这事儿说不定真能让你重新想想,什么叫“自己的生活哲学”。
股票配资代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