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半导体芯片产业,美国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来限制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然而,就在不久前,中国商务部发布的一项新规定,似乎让这场博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这项规定针对的是稀土相关的物项和技术,它的出台,被许多人看作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利用自身优势进行的一次精准而有力的回应。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中国的这项新规又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事情的起因,要从美国近期的举动说起。
根据公开信息,就在2025年10月8日,美国商务部又将16家中国实体列入了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给出的理由是这些实体“协助获取敏感电子元件”,但并未提供确凿的公开证据。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仅在当年上半年,就有25家从事人工智能、无人机等高科技领域的中国企业被列入清单。
这些领域,恰恰是稀土材料应用的重要方向。
再往前追溯,美国更是以所谓的“国防威胁”为名,将包括国防和科技企业在内的59家中国公司列入投资限制名单,试图从资本和技术两个源头切断它们的发展路径。
美国的这些做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打击面非常广。
它不仅针对那些处于行业前沿的龙头企业,还把目标扩大到了整个产业链的配套环节,甚至包括一些电子元件贸易商和物流企业。
这种策略,实际上是想通过对关键节点的打击,来影响甚至瘫痪整个产业的生态系统。
面对这样持续的压力,中国方面显然不会无动于衷,而此次出台的稀土管制新规,正是中国拿出的应对方案。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公布的这项新规,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两点。
第一,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这通俗地讲,就是无论哪家外国公司,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生产的稀土磁体等产品,只要其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源自中国的稀土原材料,那么这家公司想要将这些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时,就必须事先向中国政府申请并获得批准。
第二,对稀土相关的开采、冶炼、制磁等技术也实施出口管制。
这意味着,即便一家外国公司使用的稀土原料不是来自中国,但它在生产过程中应用了中国的相关技术,其产品的出口同样需要得到中国的许可。
这一规定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成分溯源加技术锁定”的管理模式。
它不再仅仅局限于管理从中国直接出口的商品,而是将管理范围延伸到了全球产业链中使用了中国元素(包括物质和技术)的环节。
这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在世界稀土产业中占据着几乎无法替代的主导地位。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从资源储量来看,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等权威机构的统计,中国的稀土储量约占全球总储量的49%,接近一半。
从产量上看,全球每年开采的稀土矿产品中,有接近七成(69%)来自中国。
然而,比储量和产量更具决定性的是加工环节,也就是稀土的冶炼和分离。
这是一个技术门槛非常高的领域,而中国掌握着全球超过90%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
这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局面: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即使自己有稀土矿,开采出来的也只是粗加工的矿石,要想获得制造高科技产品所需的高纯度单一稀土元素,最终还是要送到中国来进行精炼。
例如,美国加州芒廷山口矿是美国本土唯一的稀土矿,但其开采的稀土精矿很大一部分仍需运往中国进行后续处理。
可以说,中国牢牢掌握着全球稀土供应链中最关键、附加值最高的一环。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产业基础,中国的管制新规才能精准地触及到一些国家的“痛点”,尤其是对稀土高度依赖的美国。
美国的依赖程度有多高呢?
据统计,在其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至关重要的高性能稀土永磁体方面,美国市场超过95%依赖进口,其中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
在稀土原料方面,美国70%以上的进口量源自中国,而在制造尖端武器装备不可或缺的重稀土元素上,其对中国的依赖度更是接近100%。
这种依赖性具体体现在了美国的军事装备上。
例如,一架F-35隐形战斗机,为了实现其优异的隐身性能和先进的电子系统,需要消耗约417公斤的稀土材料。
一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其相控阵雷达、声呐系统和电力驱动系统,需要消耗超过2.6吨的稀土。
而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为了降低噪音、提高隐蔽性,对稀土的需求量更是高达4.6吨。
这些数字背后,是美国庞大国防体系对中国稀土加工能力的深度依赖。
一旦这个环节出现供应不畅,其影响将是系统性的。
面对中国的这一举措,美国自然也想建立自己独立自主的稀土供应链。
但这并非易事。
首先是巨大的技术差距。
中国在稀土分离提纯技术上长期投入,积累了大量专利,目前拥有全球83%以上的相关专利,能够以相对低廉的成本生产出纯度高达99.99%以上的高品质稀土产品。
有专家评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至少有二十年。
日本东芝公司曾投入数亿美元试图攻克相关技术,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其次是高昂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有行业专家测算,美国如果想从零开始,建立一条能够与中国相抗衡的完整稀土产业链,至少需要十年时间和超过五百亿美元的投资,这还不包括解决环保问题带来的额外成本。
事实上,美国政府已经开始行动,五角大楼拨款数亿美元资助本土的稀土企业,但其产能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仍是杯水车薪。
例如,受资助的MP Materials公司,其规划的磁铁年产量仅为千吨级别,这对于动辄需要数千吨稀土的美国军工产业来说,远远不够。
同时,有报道称美国的重稀土战略储备已经降至一个非常紧张的水平,这无疑给其下一代武器的研发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中国此次出台稀土管制新规,并非一次简单的贸易反击,而是在国际规则框架下,对自己掌握的关键战略资源和技术进行的一次系统性管理。
其传递出的信号非常明确: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试图通过单边主义的技术封锁来打压别国,最终都可能发现,自己同样处在一条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之中,同样有自己的薄弱环节。
这种基于自身实力和产业优势的博弈,或许将成为未来大国关系中的一种新常态。
它提醒着所有人,合作共赢远比零和博弈更符合时代的潮流,任何试图割裂全球供应链的行为,最终都将反噬其身。
股票配资代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