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轰鸣,战机呼啸,现代战争的画面总是让人热血沸腾。
可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打仗这事儿光有硬家伙可不够。
老李头蹲在军区大院门口,嘬着烟卷儿慢悠悠地说:"当年在部队那会儿,最怕的不是枪林弹雨,是后勤跟不上。没饭吃没子弹,再好的枪也是烧火棍。"
这话一点不假。看看阿富汗那会儿,塔利班骑着毛驴运弹药,硬是把开着运输机的老美给耗跑了。俄乌那边更明显,要不是北约天天往乌克兰运军火,这仗早该结束了。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这话真不是吹的。
解放军2016年搞军改,专门成立了联勤保障部队,总部就设在武汉。这事儿可有讲究,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行的。武汉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为啥?交通太方便了。长江从城里穿过,万吨货轮随便跑。铁路网密得跟蜘蛛网似的,往北到北京四个钟头,往南到广州五个钟头,往西到成都六个钟头。公路就更不用说了,高速路四通八达。天上还有天河机场运人,鄂州花湖机场专门搞货运,这配置简直了。
有个在联勤部队干过的老兵说,武汉就像个超级快递中转站。打仗时候,坦克炮弹从这儿出发,一天就能送到东南沿海。伤员要后送,直升机加高铁,比点外卖还快。这要换个地方,比如放海南,往东北运弹药得三天。放新疆倒是离西部近,可东部又顾不上了。算来算去,还是武汉最合适,到哪儿都不远。
武汉搞后勤可是有传统的。1955年那会儿就成立了武汉军区,管着湖北河南两省的防务。1985年裁军把军区撤了,可后勤部直接升格成了总后勤部基地指挥部。1994年又成立了总后勤部武汉后方基地,专门管全军的战略仓库。现在联勤保障部队总部设在这儿,那是水到渠成的事。
现代战争对后勤的依赖程度,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不信。1982年英国打马岛,才七十多天就烧掉了半个国库的油料弹药,军舰都沉了六艘。俄乌冲突里,俄罗斯为啥后来打得那么费劲?后勤车队老被炸,前线士兵经常饿着肚子打仗。这打仗就跟打游戏一个道理,操作再厉害,没血包没蓝条,照样被小兵虐。
武汉这个地方,要水路有水路,要铁路有铁路,要公路有公路,要航空有航空。长江上的货轮,铁路上的高铁,公路上的卡车,天上的飞机,组成了一个立体运输网。这要放在古代,那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最佳中转站。现在更不得了,智能仓储、无人机配送,后勤保障玩出了新花样。
有个在武汉仓库干了二十年的老保管员说,以前卸货都是人扛肩挑,现在全是自动化。一列火车到站,机器人分分钟就把货分好了。要是在战时,这套系统能让补给效率提高好几倍。打仗拼的就是这个,看谁的后勤更给力。
武汉的经济实力也是个重要因素。常年排在全国城市GDP榜单前十,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搞后勤保障,光有交通优势不够,还得有经济支撑。建仓库要钱,买设备要钱,养技术人员要钱。武汉这地方,既不差钱也不差人,干这个正合适。
看看历史上的大战,哪个不是后勤决定胜负。拿破仑打俄国,几十万大军活活饿死在莫斯科郊外。二战时德国闪电战所向披靡,可到了苏联就歇菜,还不是因为补给线太长。现在解放军把联勤保障部队总部放在武汉,那是看准了这个地方能成为全军的大后方。
老李头掐灭烟头,眯着眼睛说:"现在当兵的幸福啊,后勤保障这么给力。我们那会儿,有时候还得自己想办法搞补给。"旁边的小战士听了直点头,他们训练时最常听教官说的就是:"现代战争,三分靠装备,七分靠后勤。"
武汉这座城市,从古至今都是战略要地。三国时候的赤壁之战就在这打的,抗战时期也是重要据点。现在成了解放军联勤保障的大本营,那是再合适不过。长江水日夜流淌,火车一趟趟地跑,飞机一架架地起降,都在为这支军队提供最坚实的后盾。
打仗这事儿,从来就不是比谁嗓门大。真正的实力,往往藏在那些不起眼的仓库里,在奔驰的列车上,在忙碌的码头边。武汉作为联勤保障部队总部所在地,就像是一颗强劲的心脏,为全军输送着不可或缺的"血液"。没有这个保障,再锋利的剑也会生锈,再勇猛的战士也会力竭。
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一定联系我们
股票配资代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