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一个来自福建农村的小伙子,如今带领中国公司连续多年登顶全球动力电池出货冠军,甚至让特斯拉、宝马、苹果纷纷找上门合作。有人说,他改变了全球电动车的格局。可:他到底靠什么逆袭成“新能源大佬”?在他看似顺风顺水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你意想不到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曾毓群,这位“电池界的拼命三郎”,是如何用一块电芯,搅动世界能源江湖的?
说起曾毓群的出身,不是北上广的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而是地地道道的山里娃。他出生的地方叫岚口村,宁德市飞鸾镇里的一个小山村。别说地铁、高楼,大部分村民日子都还要靠天吃饭。可你以为逆袭是“哈利波特式”的魔法?没有。这里面有不服输的犟劲,也有体制内外的激烈碰撞。刚毕业那会,曾毓群照例端上了“铁饭碗”,却转头瞄准南方工厂。他的跳槽在当年跟现在的“裸辞去支教”没啥两样,险象环生。难道这就是他后来企业帝国的起点?恐怕事还没那么简单。
让我们往回曾毓群当年靠自学和钻研挤进上海交大,后来又读硕读博,像升级打怪一样给自己加装备。1989年刚进入工作岗位,他发现国企体制死板,“一颗螺丝钉原地转”,干劲也被磨没大半。他带着满腔抱负去了东莞,在新科磁电厂当工程师。有人说,这里才是他事业真正的“发射台”。新环境意味着一切从头学起。山区出来的技术青年,头顶压力山大。白天调机器、做实验,晚上还得研究国际前沿。工厂里大家都说:“小曾这股狠劲,跟他小时候在田里拔禾苗有一拼!”也正因为他的执拗,每次技术难题都能迎头赶上。后来,他和团队里几个哥们——陈棠华、黄世霖、张毓捷,结下了革命友情。他们白天一起“冲锋”,晚上喝点啤酒谈理想。可以说,这几位“兄弟连”成了他日后闯荡新能源的左膀右臂。
看起来“铁三角+兄弟情=事业大成”,但真相没这么美。99年他们在东莞创办ATL,想做电池界的“苹果”。可天上哪有掉馅饼。初创阶段,老板们大多数时候不是在实验室熬夜,就是盯着出货单提心吊胆。所有人绷紧弦,怕一不小心就完蛋。终于产品出了批量,“大客户”苹果、华为、三星陆续下了订单。外面都说“ATL飞起来了”,可内里危机四伏。2005年,ATL被日本TDK收购,而动力电池业务面临“政策收缩线”,做还是不做?兄弟们压力山大。外头一片欢呼,内心却像股市熔断,隐隐约约透着焦虑。同行甚至嘲讽说:“中国电池难成大气候!”更棘手的是,管理团队里对“未来往哪走”也分歧日益加剧。你说要创新,他说得求稳。有人鼓掌,有人唱衰。这种情况下,曾毓群怎么破局?
就在大伙以为ATL会止步于“做代工”的命运时,转折出现了。2011年,曾毓群拍板把动力电池业务剥离出来,砰一声,成立了全新的宁德时代(CATL)。这个决定像一记闷雷,打破了所有人的想象。原本大家还质疑:“新公司能养活自己?”没想到,宁德时代起步就把技术和市场捏到一块,短短几年,不光站稳新能源电池市场,还成了全球龙头。2018年,宁德时代创业板上市,吸金数百亿,一跃成为行业巨头。特斯拉、宝马全都抢着搞合作,“宁德出电池,全球汽车坐飞机!”反转吧?十年前还在山村插队的青年,如今把中国锂电池卖到全世界。曾毓群那句“赌性坚强”,此刻变成最生动的注脚。而这一切,不光诠释了他敢冒险、更擅长抓机遇的眼光。兄弟连的配合和先下手为强,使宁德时代一骑绝尘。
表面平静之下,暗流继续涌动。宁德时代坐上“中国锂电第一把交椅”,可危机也悄悄潜伏。国内竞争对手虎视眈眈,比亚迪、国轩、蜂巢等公司都在追;国际上韩、日巨头步步紧逼。政策风向一变、原材料价格一涨,公司就是风口浪尖上的一叶扁舟。2021年以后,全球供应链频频卡壳,美欧频繁推本土化政策,宁德时代既要争市场,还要防止“卡脖子”。更棘手的是,随着电动车泡沫退潮、投资人胃口变刁,资本市场突然降温。部分股民吐槽道:“宁德时代还能撑多久?”股价坐上过山车,内部研发、生产招工等难题也都升级加码。管理层对未来技术路线持不同看法,公司扩张和保守之间意见分歧越来越大。看似一片繁荣,实则危机四伏。下一站,“龙头老大”能稳如泰山,还是会被颠覆?
大家一直把曾毓群吹成“天才创业家”,意思是他站在风口上,炸鸡都会飞。他的“敢闯敢赌”,貌似永远都能顺水推舟。但讲真的,这种去“赌明天”的打法,有没有后患?电池行业本来就是靠天吃饭,谁碰上原材料涨价、谁碰上政策变脸,谁就被“割韭菜”。您看他跟特斯拉合作,人家马斯克转手又搞“自产自销”;国内政策补贴变脸,分分钟新老大易主。夸一句坚定、创新、国际化没错,可也别全当真理。团队里不是人人都是“钢筋水泥”,管理分歧、扩张风险仍然悬在头顶。别总以为赌性就是万能,咱老百姓买个电动车都得看价格、算补贴,企业做大做强,难道不是一样要稳中求进?这条成为世界级领军企业的路,也没那么保险,很可能下一个风口来了,还得看谁熬得住、转得快。
说到曾毓群,他自己是“赌性坚强”,有人视作企业家精神,有人却担心这不就是“把公司捆在高风险的缆绳上”?你觉得曾毓群的“拼命三郎式创新”真能代表中国企业家的长远优势,还是说这背后其实潜藏着巨大危机?是中国企业该多学点“敢冒险”,还是该稳扎稳打?如果你手里有钱,会投宁德时代,还是押注下一个后来者?欢迎举例、怼起来——中国新能源的未来,赌性还是谨慎,谁说了算?
股票配资代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